西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走进历史,继承革命文化

2020/8/6 17:29:56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本网讯】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暑假,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实践团的实践队员“于7月25日-26日在陕西大荔开展了“走进历史,继承革命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始终秉承着“学习、传承”的理念,在当地展开调研活动。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始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起渡过这个难关,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会一直凌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最终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这场战役取得了胜利。在今年的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红色精神,学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传播久远。 


    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们选择了就近调研。7月25日,尽管天空中下着雨,我们依然选择出发,在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做好了参观功课,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充分。 


    首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荔丰图义仓粮食储备库。实践队员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丰图义仓,是始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一座民办仓库,是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存粮。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朝邑镇,它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解放后一直由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并且丰图义仓是我国古代粮仓至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粮仓,它无论是在储粮功能还是在旅游、军事、古代粮仓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实践队员与粮仓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朝邑粮站也积极在搞好粮食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丰图义仓得历史资源,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同时还把该仓作为大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让中国下一代从这里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聪明才智,树立为复兴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 


    在参观丰图义仓时,实践队员王俊婷有感而发,“岁月流转,沧桑巨变。丰图义仓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和战火洗礼的考验,仍然保存完好,雄风长存,并一直储藏着粮食,有意义的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为民储粮,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对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着我们来到了朝邑起义纪念馆。通过从纪念馆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朝邑起义纪念馆的建立,是为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示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反映早期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以及党领导的朝邑起义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传承革命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馆内共展示图片展板28块,内容包括“朝邑起义”前党的地下组织发展情况、起义经过、起义领导人简介、主要战果和重大意义等。同时还收集了有关陈列物、弹药箱、老式电话、桌椅、刀具等20多件。经过两年多不断充实完善,2011年11月,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将“朝邑起义”纪念馆命名为“渭南党史教育基地”。 


    在参观朝邑起义纪念馆的时候,通过馆藏文史资料、实物展示,就仿佛看到了大荔从解放到进步再到飞速发展的历史,从原来的压迫不堪到自己当家做主,跟着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朝邑起义纪念馆真实地再现了大荔解放和朝邑解放的历史。实践队员王子豪慨叹到,祖国这七十多年来之不易,这些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救死扶伤,临危不惧,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经过两天的调研,实践队员对当地的历史故事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并且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实践队员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实践队员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继承革命传统,学习革命精神,了解革命故事。(王俊婷)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