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我和两位要好的朋友一起,前往白水杜康沟观看考古发掘。冬天的原野,万物萧瑟。曾经枝繁叶茂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天空中鸟儿虫儿也躲在巢里窝里过冬了。地上的草早已枯黄,只有路边里野里的麦苗在阳光下露出些许绿意。
出县城北门不远,顺路朝西直走,抽一根烟的功夫,就到了杜康沟。冬天的杜康沟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几声觅食的麻雀叽叽的鸣叫,这种荒凉和正月庙会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先来到庙后小山上的古墓葬发掘区。这里的发掘已经基本结束,遍地遗留者还没有回填的坑坑洞洞。这种代表现代文明的场景赋予了这片古老原野新的生命,说不定还会找到杜康造酒历史故事的有力佐证。
随后我们来到遗址朝向白水河的坡地上,考古发掘人员正在忙碌着。据考古人员介绍,现在已发现了十余座灰坑、房址等遗迹。根据发现的陶器残片、房屋基址特征,初步判断该遗址为龙山时期晚期遗存,调查中还发现了少量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5500年以上。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丰富杜康文化、探寻中华文化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出土的大量文物,因为考古人员已经运回考古基地了。
站在这古老的原野上,看着眼前发掘出来的遗址,感觉历史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脑海里不停的翻滚闪现。我想到了刘伶醉酒,想到了曹操赞酒,也想到了古时庙会上的赛酒。
旧时的杜康庙会规模相当盛大,有乐户、大戏、皮影和社火,场面十分壮观。在红火热闹的庙会上,除传统的聚集祭礼,还有周围各县和外地酒家的众多客商自发组织的赛酒活动,这也是杜康庙会与其他庙会最大的不同之处。那时候,各地酒家都很重视庙会赛酒。本地开酒坊的酒户,也都把自己酿造好的酒浆装在坛子里,系上红绸子,写着地址、酒坊名称和主人姓名,送给主持庙会的社家。西安、黄陵、 宜君、宝鸡、风期,还有河南、山西、四川等地的各大酒家,也把自己酿造的酒,装在酒坛子里用牲口驮来,献给社家参赛。
在整个庙会期间,品酒评酒是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据说,用杜康泉水制的酒曲能酿出上好的酒来。这种赛酒评酒风气在旧时没有公家举办的情况下,对酒家吸引力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其他敬神庙会日渐消失,但杜康庙会延续至今一直未断,只是活动内容发生了变化,除保留祭祀杜康传统内容外,还成了当地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杜康庙为清代所建,后被毁,现存酒作坊古窖遗址、杜康亭、杜康泉等遗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恢复酿造杜康酒以后,人们在庙宇旧址上重建杜康庙。今年五月,杜康酒厂在修缮该庙时,发现部分残损陶片及十余米长的房屋白灰地面,遂上报白水县文物管理所,随后省文物考古队以杜康庙为中心,在其周围100多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了初步查勘,发现大量远古时期灰坑、白灰面房址、动物骨骼、陶器残片等。
站在考古队挖掘形成的土台上,可以望见不远处的杜康酒厂,也可以望见杜康镇上连绵不断的车流,还可以望见沟底的杜康庙和杜康泉。身旁的宁静与远处的喧嚣,正是以空间的形式在象征远古的沉寂与现实的喧嚣。那些与这片土地相关的远古传说清晰地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能让人怀念就是最好的历史。(党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