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吃羊杂碎,甚至可以说很爱,上瘾的那种爱,几日不吃便想得发慌,抓心挠肺,坐立不安,脑子里什么都装不下,只有一门心思盘算着怎么去吃一碗羊杂碎,以抚慰我对它的相思之苦。其实,起初我是不吃羊杂碎的,作为正儿八经的关中人,对动物下水的食用极限就止于猪肝、猪大肠,其他的一概打心眼里拒绝。因此大学期间,在第一次听到陕北同学向我推荐羊杂碎时,我心里就极其反感,心想着羊肉本身就已经膻腥味浓郁非常,那这个全副羊下水烩在一起的东西可怎么咽得下去,我才不要去吃呢!长久以来,我对羊杂碎的无感就一直延续到我踏上“北移之路”,扎根陕北的2018年。
我与任先生2016年结婚并育有一女,婆家在榆林米脂,他工作在榆林神木,虽说按照中国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习俗,我本应该带着孩子择米脂或神木一地而居,但我实在不太习惯陕北动辄羊肉的饮食习惯,便一直居住在宝鸡。直至2018年,为了工作,我带着孩子与任先生定居神木,开始了我的“北移之路”,也开始了我与羊杂碎的深厚情缘!
2018年,我进入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员工,犹记得入职那天,刚走进公司的大门,雄伟整洁的办公楼就映入眼帘,员工们身穿由公司统一定制的西装工作服,胸前佩戴着统一规格的员工岗位信息牌,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进入办公楼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高昂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为之一振,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可这样的劲头没过多久就被打了寒霜,由于刚开始我对公司各方面不是很熟悉,在工作时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既害怕自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又怕辜负了任先生和同事领导们的期望,不停地怀疑自己,心情低落。那段时间对于工作的畏惧,就跟对羊杂碎是一样的,抗拒而没有把握,对羊杂碎是没有把握会喜欢上,而对工作是没有把握能做好。
在一次公司放大假的时候,任先生提出带我出去散散心,我知道他是看出了我的低落,想帮我调整心态,我欣然答应,因为我自己也很想要摆脱这样糟糕的情绪。一天的疯玩结束了,坐在回家的车上,任先生提出“去吃夜杂碎吧,这么冷的天,来一碗最舒服了”,放到平时,我肯定不会答应,但是那天,不知是不是疯玩一天肾上腺素还未消退的原因,还是感觉饿了,总之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提议。来到八中夜市,绿色厚帆布搭起的棚子很是简陋,棚子门口的炉子上坐着一口大锅,锅里煮沸的羊杂汤“咕嘟咕嘟”的翻腾着冒热气,热气缭绕的让人看不清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炉子下面火势很旺,火苗像一条条蛇一样,不时地往外吐着鲜红的芯子,站在跟前暖和极了。不管咋样,这吃羊杂碎的环境我是爱了,这么具有烟火气息,很温暖,也很治愈。我们找了个凳子坐下,不一会,羊杂碎就端上来了,第一口吃下去,咦!感觉味道还不赖,没有想象中那么地难以下咽,但是因为它浓郁的羊膻味,我也说不上很喜欢,就这么,一碗羊杂碎我慢慢悠悠地吃完了。吃完后,身上暖暖的,很是舒坦,长吁一口气,释放出的不只是满足,还有那段时间的低落。末了,任先生说“好多东西都要去尝试习惯,慢慢就好了”,我说我懂了。
在那次之后,我调整了心态,对自己不再过分的要求,放松、熟悉、学习、积累,到现在,我也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我完全可以干好我的本职工作”,我对我的工作越来越有劲头,对我的部门和公司越来越有信心,对陕北这片土地也越来越有感情,我知道,陕北已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而对于羊杂碎,自是不必再说,它伴随着我一路的成长,也伴随着我“北移之路”上的脚印越来越扎实。我相信,在充满希望的未来,它也将始终伴随我在“北移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赵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