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2021/3/11 16:47:25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母亲已八十开外,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密码,配上一袭红衣,愈发显出与众不同的慈祥和睿智。 


    据说,母亲的童年,是令人甚为艳羡的。出身于大户人家,又是长女,自然倍受宠爱。十来岁的孩子,还会被太姥姥(母亲的奶奶)背上游街逛市。太姥姥为人宽厚善良,虽富甲一方,却很受乡村邻里的敬仰。也正因此,最终被阴险的管家掳了钱财,又经历过几次绑票,家境顿时垮了下来。 


    等母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时,一向游手好闲惯了的外公因为家境的突然变故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家庭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母亲身上。说来也巧,姐妹三人,唯母亲最能干。因此,注定了她日后的辛劳与磨难。 


    1956年母亲嫁给父亲的时侯,父亲尚是一介书生,家境窘困。新婚三日,便作分别。父亲去了省城读书,却把瘫痪的奶奶、年幼的叔叔和大伯二伯的遗孤留给了母亲。大伯和二伯早年意外撒手而去,年轻的婶娘从此离家不归,留下年幼的孩子。一家老老小小的吃穿生活,全靠母亲这个勤快又好强的女子。曾经娇贵的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摸黑纺线,年年如此,月月如斯。婆家、娘家几十口人的衣帽鞋袜,莫不出自母亲勤快的双手。 


    母亲和父亲两地分居二十余年,独自一人伺候婆家娘家三口老人直到离世,给小叔娶了媳妇,给大伯的遗孤做了嫁衣,忙忙碌碌中拉扯我们姐妹五人长大。特别是1978年外婆去世后,年老的外公孤身一人,十余年住在我家,其间他会因为任性负气而走,又被父母一次次找回来。为了他父母没少争吵,最终都是以母亲的眼泪了结。记得小时候父亲买来的糕点、苹果,最好吃的一定是先给外公;第一碗饭最多最好,也是端给外公;外公发糊涂责骂母亲,母亲含泪一声不吭。被骂的受不了的时候,母亲偶尔会失声哽咽,哭一声:“妈 ,娃想你了,没妈的娃想你了……”。也正因此,外公在我家里一直享有绝对的权威。 


    母亲对婆家功不可没,然而却因父亲远在省城的孤单和我们女孩子的身份,承受了“重男轻女”封建遗毒带来的种种不公和羞辱。 


    身为长女、长媳的母亲对一切苦难接受地平静自然,仿佛曾经锦衣玉食的日子与自己无关,对我们不曾流露半点的嫌弃与怨言,反倒更加地金贵我们。当时生产队里的一切苦力,对母亲而言,没有男女之别,因着身后几个嗷嗷待哺的女儿,母亲永远都是抢在最前面的。而现实回敬给母亲的,除了歧视、冷漠、还有年终算工分时欠的账。辛苦了一年,粮食分不到,父亲寄来的工资,还要缴上一部分。仅仅因为我们是女孩子,母亲的付出,在队长的眼里,永远不及别人;仅仅因为父亲远在省城,母亲的孤单永远地无助。生活的不公便重复上演。 


    好在上苍有眼,苦尽甘来。1978年,父亲从西安调回了澄合矿务局,我们都已懂事,大姐又参加了工作,日子略微好转,母亲“爱管闲事”的天性又显露出来。 


    门口来了异乡人,她不忘给点饭;谁家有难了,她赶去探望;记忆最深刻的,是30多年前,母亲收留了一个离家出走的精神病患者。母亲怜悯这个中年女人,说和她一样是苦命人,一看就是在家庭矛盾中受了刺激,避一阵子就好了。这女人吃住在家里不说,犯起病来能缠着母亲絮絮叨叨说一夜。全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时间久了都受不了被打乱的生活,开始反对,父亲担心是骗子,指责母亲“太傻”,母亲说不过的时侯,泪水,为她的行为作了最有力的辩护。一个月之后,略微好转的女人泪水涟涟地走了,背着母亲准备好的衣服和烧饼。 


    母亲虽为农家妇女,却对教育极为看重。遗憾自己只读过几天书的同时,拿起笔头学会了写字、算数,得空了捧起大部头的书比父亲识的字还多。怀着对知识的渴慕,他们勒紧裤腰带,把我和妹妹送进了中专,姐姐三个都进了高中。不仅如此,还动员亲戚们一定要让娃娃念书。记得那时姨夫突然要给初三的表弟停学,母亲知道了,连忙捎话把姨夫叫来,毫不客气地训了一顿,说:“哪怕我供么子(表弟小名)上学,也不准你让娃去学厨师,害娃几辈子……”,表弟重新回到课堂,后来考上铁路学校,29岁那年被评为“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一直担任单位的技术骨干;我当年考上学的消息轰动了全村,乡邻们陆陆续续用纱布裹着鸡蛋来贺喜,那些羞辱母亲之人的脸也奇妙的变成了笑脸,那些日子里的母亲笑的好开心。那么多年,好强的母亲心里只认定一个理: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能使人强大。不和人攀富贵,不和人比高低,踏踏实实学本事,清清白白做好人。在她的教导下,读书学习、持守正直也成了我们家人的普遍特质。 

    如今,我亦为人母,回首母亲走过的路,倍觉坎坷与艰辛。我作为母亲的下一代,实在无法想象一家人一年只吃五斤油的历史,更无法相信年消费不到二十元的奇迹;而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一个极其平凡的传统女性,凭着她的聪慧、坚韧、勤俭、达观、孝顺和博爱,创造了这段真真切切的家史,也影响了上上下下几代人。 

    成为母亲,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荣誉和肯定。 

    对此,拿破仑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高尔基说:“世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而我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母亲给家族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和祝福”。 

    现今,八十多岁的母亲,依然爱读书写字,依然会缝衣做饭,依然愿意为了父亲和儿孙首当其冲,付出的无怨无悔。好像她生来就是为了雷家的老老小小。幸好有五世同堂的其乐融融,夫妻白首不相离的相濡以沫,儿女勤勉上进的淡泊家风,成了母亲今生最大的安慰和福报。(雷红玺)

上一篇:更替

下一篇:红梅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