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党课的主讲人许军详的讲述,在场的党员深有体会。在他们心目当中朱家河煤矿新能源产业中心自从转型发展以来,原有的1800多人分流后,留下来40余人在危中求机,四年的时间,由“工”转“农”,奏响了由“黑”到“绿”和谐变奏曲,这奋斗历程也是一种新的长征。“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许军详在党课结束后向大家询问道,“我心中的答案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在推动朱家河转型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走好咱们朱家河新能源产业中心的长征路。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任胜斌回答到。
于此同时朱家河机关支部支部的党员樊艳芳也在太空芦竹地头为她们支部的党员上着一堂党课,大家同样听的是津津有味。这段时间以来,类似的微党课已经在朱家河新能源产业中心开展了好几次,虽然每次只有短短的10几分钟,但是所有的党员们越来越喜欢这种“带着泥土气息”接地气的党课了。朱家河煤矿新能源产业中心生态农业工作“与众不同”。黄花菜锄草、采摘,太空芦竹分苗、收割,血麦浇水、收割,每年大多数时间为生产大忙季节,点多、面广、战线长,既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性工作时间,又缺少固定学习机会,因此,生产一线的党员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在时间上就没有了保证,党员的党内政治生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让集中开展学习和活动成为了一种“奢望”。
为了让党的声音更好地传入基层,蒲白技校联合党委探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在“学”上深化,在“做”上创新。组织优秀党员以流动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将党课从“会场”向“现场”延伸,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利用劳作间隙,以“抽个空”、“谝谝闲传”的形式,采取微型党课、田间党课的灵活方式,以“家常话”诠释“大道理”,给基层党员上党课,将党史知识送到职工身边,激发职工工作热情,让学习时间和地点变得更灵活,使得“党课”更贴近职工党员实际、更贴近职工党员内心。(马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