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银婚

2022/5/11 17:15:13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今年3月16日,是我和妻子25周年结婚纪念日,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所说的“银婚”之年。25年,仿佛就在眨眼之间?回首过往,风风雨雨、苦辣酸甜,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和妻子都是七零后,皆出生在苏北地区的乡村,两家相距约近30公里的路程。原本并无交集的我们在恋爱的年纪,因“大屯煤电公司”而结缘,因“龙东煤矿”而相识相恋,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1993年技校毕业后,我被分到大屯公司龙东煤矿选煤厂机修车间当上了一名机修工人。穿上工作服、带着安全帽、腰间工具包里吊着叮叮当当的检修工具,从主井给煤机一直到煤仓顶部的巡检,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下班后住在矿上的宿舍里,看书、打牌、打篮球、弹吉他、唱歌成了我们众多单身汉的日常生活。没有生活压力、没有家庭琐事、无需考虑别的问题,工作之外没心没肺地吃喝玩就是生活的全部。


   最是青春年少时、无忧无虑好时光!想想那时候,才是我们一生中最为轻松惬意的日子。


   那年夏天的傍晚,经朋友海霞牵线搭桥,我和“妻子”在我宿舍开始了第一次见面。初次相见,我们没有小说里一见钟情式的浪漫情节,没有电影中相见恨晚的冲动;感觉她羞赧少语、平平淡淡,个头长相均不算出众。倒是我的“小眼睛、大脑门、短裤背心的随便穿着,以及我脚上趿拉着拖鞋的脏兮兮的双脚。”给她留下了“这人‘随便’和‘邋遢’的初次印象。”


   后来,抱着试试处的态度我们又见了几次面。随着相互间的深入了解,彼此越来越有好感。她的贤惠大方、秀外慧中让我越来越觉得投缘,她的朴实单纯、善解人意让越来越我心动。而我的率性坦诚、直言快语、温和良善也吸引了她的目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暖男型”风格打动了她。我经常参加矿上组织的各类唱歌比赛、过节演出等文体活动,也让她对我更有好感。后来,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恋爱时光,她总会笑意盈盈、眼含深情地说出那句让她一辈子都“耿耿于怀”的话:“哼,一把破吉他,就把我骗到手了!”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恋爱之后,彼此咋看着都顺眼——她五官清秀、身材匀称、性格温柔,一双大眼睛清澈透明又温婉含蓄;我尤其喜欢她眼角下的一粒色泽浅浅的血管瘤(后来,在我们刚认识不久的时候,那粒她自认为不好看的‘黑痣’被她偷偷去医院用激光打掉了。我感觉非常遗憾!)。


   恋爱时光最为甜蜜。我们隔三差五地频繁约会,我给她唱歌、弹琴、写诗,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新鲜趣事;她偶尔从家给我带点好吃的,讲讲家里、单位里的事与我分享。傍晚,我们在矿上花香四溢的林荫小道上漫步,看月色溶溶、灯火璀璨、疏影依稀,听虫声唧唧、藤蔓轻语、枝叶摇曳;感受假山边卵石铺地、曲径蜿蜒的幽静,还有凉亭旁水声淙淙、鱼影绰绰的美妙。我们十指紧扣、相偎相依、如醉如痴,说不够的情话、道不尽的缠绵,真的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强烈感觉!


   有时,我们沿着矿外的铁路线或者乡村小道去散步。各类野花野草生长繁茂、香味扑面,伴着田野里大豆、水稻的芬芳气息和着泥土的清香阵阵飘来。路旁枝干高大的白杨树墨绿色的枝叶在哗哗啦啦地呢喃轻语,旁边村子里炊烟袅袅、农家饭香阵阵飘过,处处荡漾着青春的醉人气息和浓浓的人间烟火的味道,连空气里都充盈着甜蜜的味道……


   那时的我们,没有物资的门槛、没有所谓的门当户对、没有家庭利益的衡量,有的仅仅是单纯的感情、彼此的爱慕。不得不说,当今社会的离婚率之所以越来越高,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复杂关系而导致!爱情就是爱情,有了其他不纯粹的东西惨杂其中,就不可能长久!我一直坚持,谈恋爱首先要看人品,其次是感觉,再者才是其他方面。就像我一直在坚持自己做人的标准一样——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一定要坚守自己内心的真诚和善良!


   关系明确之后,双方家长互相见面,逐渐确定了婚期。不得不说的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妻子没有对我的家庭、经济上有任何要求,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嫁给了我,一起过起了普普通通的日子。


   婚后,虽然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生活常态,有吵闹、有风雨、更有晴天,但整体来说我们互相尊重、知冷知热、恩爱有加,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且在慢慢的互相磨合中,感情愈加浓烈而深厚。


   那时,“房子”问题成了我们七零后最大的痛点!之前,企业盖房后给职工分房;我们结婚后,实行了商品房。那时,房子异常紧张,无房可分!很多年轻夫妻不得已只能要一间10余平米的宿舍凑合着住。但还是僧多粥少,宿舍楼也很紧张。我们费了很大周折,才要到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暂时居住……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的很大的欢乐,但同时在生活上的负担也明显加重。我们先后从宿舍搬到老家,几个月后从老家搬回宿舍,再从宿舍搬到在矿工人村借到的房子,又搬到在工人村买的房子,直到2005年搬到大屯公司12村的房子居住,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家”。


   新世纪之初,我调到洗煤厂仓库负责保管工作。那个岗位较为清闲,还需值夜班,就有了更多读书时间。那时,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同时,也重拾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喜欢写作的习惯,开始了我人生的一段崭新的旅程。妻子在背后的大力支持,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写作勇气。每每在我们《大屯工人报》上有作品刊出,我最先告诉的就是妻子。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有高兴的事情,我依然满怀喜悦地在第一时与妻子分享。


   2006年女儿的出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阳光和欢笑。同时,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2008年,我的工作再度变迁,从洗煤厂借到了矿宣传科工作。后来,到矿行政办公室,完成了工作和职务的先后变动。这期间,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工作,工作之余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始终以贤妻良母的身份经营着我们的小家庭。

  

   孩子们逐渐长大,我们的日子在平平淡淡中度过。夫妻感情也在琐事的磨练中更加融洽,越来越好。


   共同的经历、青春的话题、恋爱的故事总也说不完。我们知冷知热、相互关爱,为了“家庭”这个共同目标,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无论何时,一提起“大屯”和“龙东”,就有暖暖的情愫在我们心底氤氲开来,温情荡漾、如醉如歌、久久不散。那里不仅仅是我们的故乡,更是我们婚姻的纽带和爱情的见证!


   正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怎样深厚的缘分才能彼此走到一起共度今生?!婚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对夫妻的珍惜 !


   人生短暂,一辈子没有几个25年。银婚之年,写点小文,以作纪念;给妻子,给自己。缅怀那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缅怀我们永恒的青春岁月!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天合创公司 周长好)

上一篇:闪亮的名字

下一篇:菠萝与自由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