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两非”“两资”,减轻企业包袱。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变化及自身决策等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以及无效资产、低效资产,即“两非”“两资”,成为发展的沉重包袱。自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开展以来,青海能源集团对所属子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所属全资子公司青海能源力民水电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和青海能源所属控股子公司青海煤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两非”“两资”企业,制定了《以股东决议形式解散的工作方案》,成立了清算工作组,按程序开展相关清算注销工作。2021年12月2日,力民水电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销。2022年2月28日,青海煤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销。
大力推进“压减”工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集团公司“瘦身健体”工作的通知》,青海能源集团配套印发了《关于子企业推进“总部机关化”工作方案》《关于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违规挂靠自查的工作方案》和《关于规范参股公司治理的工作方案》,并按照以上《工作方案》的具体安排开展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集团公司“瘦身健体”。青海能源从集团“总部机关化”工作入手,通过持续的机关改革,精简优化总部机构、岗位设置,严控人员数量,建立市场化职级名称体系,规范了总部机构名称,调整了职务称谓。机关总人数由2018年的245人,减少到目前的159人,下降率35%。另外,青海能源集团还全面梳理公司出资企业产权状况、规范字号等无形资产使用、规范产品注册商标授权使用条件和决策审批程序等,加大对违规挂靠行为的整治力度,有效维护企业权益。梳理参股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分红情况,确定低效、无效投资,按《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置、退出。
下一步,青海能源集团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将通过“压减”管理层级和法人户数,清退低效、无效投资等“瘦身健体”的方式,清理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去不必要的包袱,使集团公司轻装上阵,努力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效益,向企业价值提升要效益,坚决打好这场“瘦身健体”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丁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