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村看戏去

2022/8/13 6:44:01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亲戚们,咱们村这个月二十一唱戏了,都回来看戏来”。发在双村老乡群里的一条群消息瞬间让群里炸开了锅,“请的哪里的戏”、“唱几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群里被提出、被讨论、被解答。


   听着群里熟悉的乡音,多年未曾回乡的我倍感亲切,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十几年前,回到了记忆里热闹非凡的戏场上。


   最好是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村里几个“领导人”组织在一起开会,商量“写戏”。“写戏”就是请戏班子,根据时间和预算联系剧团,付一部分定金,这戏就算是写成了,然后要张贴公告,写明时间、地点及酬金。唱戏的消息便像一股风,让原本炎热的夏天更加躁动了。


   唱戏是村里面的大事,也是农家人家里的大事。每当村里要唱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准备待客,提前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割上几斤平时都舍不得买的猪肉,炖一锅猪肉烩菜,吃完再来一碗白生生的凉粉解腻,庄稼人的思虑周全体现在待客的方方面面。


   开唱第一天,最先赶到戏场的是那些做生意的“小商贩”们,早早的到戏场边上占位置,将售卖的商品依次摆开,吸引孩子们在戏场乱窜。有那爱看戏的早早拿着木板凳到了戏场,就为了占个“好位置”。等到真正好戏开场的时候,戏场已经人山人海了。


   男人们去戏场转一圈,便找几个平常关系好的兄弟喝酒划拳去了。女人们凑在一起聊家长里短,村里的各类消息通过这个“组织”进行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传播到村里大大小小的角落。与那些在小摊贩前驻足的孩子们不同,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围在舞台边聚精会神的看戏,遇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对着周围人要品评一番。戏场上,所有人总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热闹”方式。


   后来,年轻人都外出求学、打工去了,十里八乡看戏的人少了,组织的人更没有了,村里面就很久没有再唱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有能力、有理想的大学生村官返乡任职,发动村民利用好陕北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发挥"羊、豆、薯"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带领村民们踏上了致富圆梦的道路。


   “现在村里人搬进了新农村,家家户户建起养殖场,种地都是机械化,收获的粮食有人上门收,收入提高了,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把咱们的老传统再重新组织起来,大家聚一聚,热闹热闹”三婶开心的讲道。


   三婶是村里面的“能人”,心思活,肯吃苦,嫁给三叔后愣是把三叔家的“烂包光景”过到了“人前”。前些年,村书记给村里面将国家的惠农信贷支持政策,三婶便在里面看到了商机,申请了二十万的低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承包了荒废的几十亩土地,最早在村里面办起了山羊养殖场,由原来的三五十只,发展到现在两三百的规模,年收入较原来翻了两三番。


   尝到甜头的三婶把在外面工作的儿子叫回了家,一家人专心搞起了羊产业,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惹得村里面人争相效仿,也想在自家门口搞“家族企业”。


   是啊!谁愿意背井离乡留老人孩子在家里守望呢?谁不愿意阖家团圆过幸福日子呢?那生养过自己的地方搭建的干事创业舞台,谁不愿意在上面大展身手呢?


   走,回乡看戏去。看看沉默的山,吹吹林间的风,听听熟悉的乡音,感受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那个生养过自己的地方正逐梦的路上阔步前进,他正值壮年,他永远年轻。  张妮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