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小饼如嚼月”

2022/9/9 23:02:55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少年王维在重阳佳节的思乡名句。想到这,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也成了个异乡人。


   2022年,我毕业走出校园,来到了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第一个异地中秋。收到公司为职工准备的“大礼包”,有杂粮粥、各式各样的月饼,还有红枣饮料,平复了我五味陈杂的心情。傍晚,站在阳台上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依稀记得小时候,每次中秋节都是在爷爷家里,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我看过最圆的月亮。最怀念的还是奶奶做的“好吃头”,在节日临近前奶奶就开始念叨置办了。“千层月饼”“糖油锅盔”“甜胚子”……都是我心心念念天天挂在嘴上的美味。


   月饼是蒸出来的,里面有苦豆、姜黄、胡麻籽、红糖,一层一层叠放,甜而不腻,各种馅料融合的恰到好处,口感松软但又不失层次;锅盔是黑白芝麻、核桃碎、花生碎、玫瑰酱、葡萄干、白红糖等馅料,烙至而成,比千层月饼味道更重,馅料更足,再配上一碗用自家种的燕麦做的甜胚子真的是精致可口。


   中秋的夜晚,月光透过枣树洒在水泥地上变成了点点星光。奶奶总会把放在柜子里的月饼、锅盔拿出来,在木桌上摆成小山的模样。赶上院子里枣变熟,摘下一些,洗干净放在盘子里,放在月饼旁,等到家人团圆的时候,我们会摆蜡烛,点上香烛,磕头祈福,祭月结束后,奶奶会把供品分给大家吃。


   小时候不懂中秋风俗,心里想的是诸如月亮是什么味道等问题。记得有一年祭月夜,我指着月亮说想咬一口,“月亮不能乱指。”奶奶语重心长地说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直到长大后读到苏轼的诗句,才明白古人和我小时候一样,都想咬一口圆圆的月亮,不然怎么会发明出圆圆的月饼呢?


   “你个小馋猫,馋嘴都馋到月亮上面了,刚刚没有吃够吧,给你多留了两块。”夜深了,节日的气味逐渐消散,奶奶端来一碗甜胚子,又从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手帕,里面有两个月饼。一口月饼,一口甜胚子,家中的甜胚香醇,月饼表皮酥脆,内层软糯香甜,配在一起是童年的人间美味。那晚,我睡得特别香,仿佛真的尝到了月亮味道。


   “咋还不休息,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工作,上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爸爸的视频电话打断了我的回忆。“嗯嗯,知道了老爸,不用担心我,公司还给我们发了很多中秋礼物,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过段时间来看你……”。看着视频里两鬓斑白的父亲,涌上心头的是满满的思念,奶奶做的千层月饼也留在了回忆里,那一轮月亮就是对我美好愿望的寄托,希望家人永远健康平安。(伏彦刚)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