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莫名的开始怀旧,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多年未见的亲友,童年懵懂的往事,时不时在脑海中浮现,就连朦胧缥缈的炊烟都能勾起回忆。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明白,炊烟是生火做饭时产生的烟,它是农村独有的风景,一缕缕炊烟宛若一片片祥云弥漫在村庄的上空,“人家渐成聚,炊烟天际浮”,彰显炊烟下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温馨。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人家,炊烟就像农村的坐标,把每家每户的位置标注,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生机,蕴含着农人的生养繁衍和喜怒哀乐。
清晨,第一缕炊烟伴着薄雾,让沉闷的村庄变得灵动起来,上学和出山劳作的人们在袅袅炊烟中开始一天的忙碌,炊烟升腾的地方就是农人生活和奋斗的发祥地。
中午时分,炊烟再次升起,仿佛发出回家的信号,劳作的人们望着炊烟陆续回家,学校归来的孩子迅速回家帮灶台上做饭的母亲添柴烧火,炊烟中延续着亲人的关爱,使农耕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炊烟交织在一起,恍若仙境、如梦虚幻,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淡淡的“人间烟火味”中,炊烟下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桃源画卷。炊烟如同标点符号,把田园生活分段圈点,黄昏的炊烟收纳了农人一天的辛苦和喧嚣,鸡犬入舍、牛羊进圈,也让奔波的人返家归宿。
现代文明与高楼大厦让炊烟无所适存,烧柴做饭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渐被天然气、电气化替代;但是只要想起农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袅袅炊烟,因为这个画面已经深深烙印在漂泊者的心里,成为一张思乡名片、成为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炊烟里有对逝去岁月的怀念、有对养育我土地的眷恋、也有亲人对游子的叮嘱与牵挂……(赵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