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多,老师和同学们就步行出发了。之所以选择步行是因为步行前往烈士陵园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步行途中,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更深入地体会当年烈士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烈士事迹的认识,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与乘坐交通工具相比,步行还能让学生更贴近自然和社会环境,更易激发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使祭奠活动更具庄严感和仪式感,让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师生们走进烈士陵园,首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站立。四名学生代表手捧鲜花,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纪念碑,轻轻献上花篮。那鲜花承载着全体师生对烈士们深深的追思。随后,全体师生低头默哀。在这静谧的时间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烈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在眼前浮现。学生代表和老师代表分别宣读了给先烈们的一封信。师生们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辛勤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随后大家组织有序的来到烈士墓区,给先烈们擦拭墓碑、敬献花束。这里安葬着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英勇献身的210名革命烈士。其中有名烈士82名、无名烈士128名,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每一块墓碑的背后都是一腔热血铸就的不朽传说。行走在墓碑间,仿佛走进了曾经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战场,不禁让人心生敬意。
在这片神圣的烈士墓区中有一对特殊的父子也在此永远的安眠,他们便是石谦烈士和他的儿子石凤鸣烈士。石谦,白水县杜康镇后洼村人,曾因反抗土匪而毅然出走陕北。其后在国民联军第二集团军司令井岳秀部担任排长,正是在陕北的艰难岁月里,他结识了谢子长、李象九等革命人士。在这些革命志士的熏陶和影响下,石谦心中渐渐燃起了进步的思想之火,此后他暗中支持和保护着这些革命志士,然而也正因此,他遭到了井岳秀的残酷迫害,最终在风华正茂的44岁,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义,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父亲的影响下,石凤鸣也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白水游击队中。在白水通积战斗中,他奋勇杀敌,毫不退缩,最终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这个青春洋溢的年纪。他们父子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对革命的执着。
白水烈士陵园里最近安葬的一位就是2022年9月安葬的朱云乔烈士。他是白水县雷牙镇凤凰村人,中共党员,2013年9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69270部队63分队战士,二级上士军衔,2022年8月20日在执行飞机训练任务时光荣牺牲,年仅28岁。
这里的事迹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值得人们永远铭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座墓碑之下都是一颗永不熄灭的爱国之心。师生们深深地感受着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党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