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生产安装分公司紧盯安装回撤工程高风险作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改革施工工艺,研制的“回撤工作面扇形带特殊掩护支架”在井下实施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该公司每年施工回撤工程20多项,尤其是回撤工作面扇形带顶板管控作为高风险作业中的重中之重,始终是科技创新攻关的重点项目。传统扇形带支护工艺先后经历了3代的改进,分别使用两台、三台、四台掩护支架配合π型钢梁或木垛维护,虽然顶板支护强度和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人员需要进入扇形带作业的安全风险,遇顶板破碎、压力显现明显时支护强度降低,投用的枕木无法回收造成材料成本高等。为进一步增强综采(放)回撤工作面扇形带顶板安全管控能力,在前3代顶板支护工艺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扇形带特殊掩护支架研制及应用”项目。针对前3代支护工艺存在的不足,分公司成立专项课题攻关小组,联合中国煤科天地支护公司共同研发,先后7次到现场察看复杂多变的作业条件,收集技术参数,组织召开技术专题会研讨研制方案,经过持续对设计图纸会审、修改,设计出了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的特殊掩护支架。通过在羊场湾工区、红柳工区回撤工作面成功实施应用,所有支架全部实现遥控器远程操作,做到了人员远离危险区域、能量隔离;单班回收支架8至10台,较前3代支护工艺多回收2至4台;平均节约枕木28万元/面;节省的50天工期,可多施工2项安装回撤工程;大幅提升了综采(放)回撤工作面整体机械化水平,为同行业扇形带顶板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价值。(刘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