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晋能集团召开了月度碰头会上,会上介绍,受煤价低位运行及矿井联合试运转的影响,今年1至9月份,整体运行情况不乐观,但10月整体经济运行平稳,60个生产煤矿中,有30个煤矿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累计发生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亿元,降幅17.52%;累计发生管理费用同比减少8.56亿元,降幅19.69%;累计发生财务费用同比减少5.34亿元,降幅18.3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亿元的109%。
降本增利的效果如此明显,晋能集团是如何做到的?晋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启瑞说:“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产能的减量置换,解决了山西安全高效矿井受产能限制低效运行的问题,退出劣质产能,释放高效产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我们通过精细化管理、补齐短板、深化改革,迈出脱困坚实步伐。”
两人轿子坐两人
″高安全标准建设矿井产能受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就会产生‘一台轿子能坐两个人,实际只坐了一个人’的低效运行问题。”王启瑞说。
为此,晋能集团根据国发7号文要求,对照山西省退出标准,重点对地质条件差、生态破坏程度大、开采成本高的煤矿实施关停合并,对165个煤矿中的81个实施了停建、缓建,涉及产能6165万吨。今年9月,该集团在山西又率先关闭了赵屋和永丰2个煤矿,去产能合计120万吨。
同时,晋能集团发挥物流贸易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基本上不存在库存问题。该集团在山西省建设了23座洗煤厂,保证所生产原煤全部分类入洗,提升供给质量。
在退出劣质产能、释放高效产能的同时,晋能集团强化管理。“煤矿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生产讲效率、经营讲效益。我们鼓励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用系统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晋能集团总经理李国彪说。
在生产管理用工上,晋能集团严控机构设置,对生产系统职能部室进行重组。在生产技术上,晋能集团探索新技术,推广新工艺。他们加强了成本管控和财务管理。
打通产业链条,补齐大用户短板
晋能集团是集煤、电、网(电网)、物流、清洁能源发电(光伏组件制造发电)等多元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企业,旗下几大板块互为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煤电网一体化后,晋能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在全国开创了 “煤电网+”发展新模式。
今年9月,晋能电力集团、中国铝业、华润煤业、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共建吕梁煤电铝材产业基地,通过业务合作和股权联合,形成产业共同体和产业价值链。
作为山西唯一、全国少有的拥有输配电网的能源企业,晋能集团建设了总装机447万千瓦的低热值煤发电厂和局域智能电网,所发电量除外送外,其余的通过智能电网直接供给区域内的高载能项目,开创了煤炭生产+低热值煤电厂+局域电网+智能供电+高载能产业的“煤电网+”全新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创新,使晋能集团通过股份合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补上了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一体化后缺少大用户的这一短板。
坚持深化改革,全面释放企业活力
今年年初,晋能集团被确定为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单位。该集团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全面释放企业活力。
在组织结构上,晋能集团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晋能集团坚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明确管理层级和职能定位,力争做到上下权责明确、集权分权平衡、管控界面清晰,既要确保集团的管控力,又要激发基层的活力。
在产业结构上,晋能集团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煤炭方面,今年,该集团将原有的165个煤矿优化为84个,目前投产的有60个。在电力方面,该集团抓超低排放、节能高效、热电联产、“煤电网+”,着力增加发电小时数和提高机组运营效率;发挥煤电一体化联动机制作用,化解上网电价下调带来的压力,积极参与电力改革,为集团电力消纳争得先机。
在股权多元化改革上,晋能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文化引领”,塑造“尽你所能、尽我所能”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释放企业活力。
来源:中国煤炭报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