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室在二楼,北面是一堵玻璃墙。工作间隙,站在窗前,外面的风景尽收眼底。明媚的阳光洒在窗前竹梢,竹子瞬间愈发翠绿。可能是办公室的窗户上下内开扇,易进不易出,鸟儿才误闯进来。经过多次的冲撞,它有些力不从心,便乖乖地躲在墙角。
其实,鸟儿的方向感很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都能精准抵达目的地。就像燕子,秋天飞向遥远的南方,次年春天,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家。可鸟儿也有误入歧路的时候,就像这只鸟儿,一不留神越过“雷池”,不知所措,满眼惊恐。渐渐地,它没有了先前的拼劲,停止了徒劳的自救,静静地蜷缩在墙角。这时我才看清,它浑身乌黑,颜色与麻雀相近,体型却比麻雀大些,还拖着一条长长的黑尾巴。
小时候,我家在农村,房前屋后树木成林。记忆里,清晨的鸟鸣伴我从梦中醒来,颇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午后,阳光和煦,人困猫乏,连风儿都歇了。突然,两声清脆鸟鸣响起,恰是“鸟鸣山更幽”的生动注脚。黄昏,夕阳晚照,大自然成了鸟儿表演的舞台。它们凭借天生歌喉,唱出天籁之音。那娓娓动听的旋律,仿若山间清泉蜿蜒流淌,透着一股空灵之感。
“扑棱棱”,鸟儿显然体力不支。我轻轻地把它捉起来,双手慢慢地托举着。然后,我用力向上翻掌,从窗口将它放飞。小鸟振翅凌空,重返广阔天空。这件事过去了一段时间,我也没太放在心上。前不久,一只鸟儿在我办公室玻璃墙上“啾啾”叫了几声,再“哐哐”啄几下玻璃,便飞走了。我留意到,这是一只普通的鸟儿,全身麻色羽毛,嘴巴短,脖项有一圈白色羽毛。我不禁思忖,它会不会就是我曾放飞的那只鸟儿呢?
无独有偶。一天中午,一只鸟儿停歇在窗外的竹子上,“叽叽喳喳”朝我直叫。我们相距虽近,可我看不清楚它的模样。于是,我拿出手机拍照问“度娘”,显示是“喜鹊”。待我要细看时,鸟儿却小脑袋咕噜噜一转,像捉迷藏一样迅速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不一会儿,狂风四起,大雨倾盆,我赶快关闭窗户。这时我才想起,那只鸟儿或许是来提醒我天气变化的。
我把这件事讲给同事小王。她半开玩笑地说:“说不定是小鸟来报恩啦!”在人们传统观念里,鸟儿飞进屋子,向来被视作好兆头,寓意着家庭和睦、兴旺发达。
刹那间,儿时大人们常念叨的“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涌上心头。大家都知道,喜鹊被视为报喜鸟,是“吉祥”的代名词。这时,我才猛地反应过来,原来这是一只吉祥鸟啊!天降吉祥鸟,人间添美好,归根到底,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馈赠。(王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