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再“深耕”、标准成果再“夯实”。该矿在以往取得标准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面、井下设备分布、运行状况,制定了贴合实际的设备标准化管理制度。并把标准落实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检修以及现场管理等环节,一步一步走实标准化提档升级之路。同时实施不定期维护与定期保养相结合的设备检修模式,遵循定时、定项、定标准的基本原则,依据设备的不同特性、运行环境与使用年限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各科队根据检修计划,开展检修工作,确保设备检修项目无遗漏,实现检修工作与标准化工作的无缝对接。
以“细节”突出“亮点”。针对井下车场、变电所、配电点等区域的电缆、管路存在吊挂不规范、标识不清等问题,该矿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化提升方案,严格明确电缆、管路吊挂标准,要求电缆必须悬吊整齐,不交叉、不缠绕、不落地,有适当弧度,相邻电缆钩的电缆不得相互交叉接触,管路要与巷道平行,每隔一定距离张贴清晰准确的管路标识牌。经过整治,井下电缆、管路排列有序,标识一目了然,不仅提升了美观度,更重要的是便于日常巡检和故障排查,有效提高了供电、供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井下变电所的设备进行全面除锈刷漆养护,赋予设备全新的“妆容”,不仅改善了设备外观,还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对井下变电所墙面进行了刷漆“美颜”,为单调的井下工作环境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活力。此外,完善并整齐装设配电柜前后设备标识牌、责任牌、整定牌、设备状态牌、设备完好牌,使设备管理更加规范、清晰。
标准触角延伸、“神经末梢”提档升级。该矿划分详细的卫生责任区,制定严格的文明卫生标准,要求各科队“自扫门前雪”,做到责任区无积尘、无杂物、无积水。并由管理人员以上人员不定期开展文明卫生自查、互查工作,对责任区域相互“挑刺揭短”。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各班组的标准化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现场作业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员工规范操作等多个方面。对考核优秀和不达标的科队进行奖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每个环节都成为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具象诠释。
如今,走进该矿工作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番井然有序的景象。自制的工具架和分类标签,让每一件工具都有了自己的“专属位置”,设备标识清晰明了,巷道内线缆管路以“强迫症”式的精准排列展现工艺美学,这正是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成果,将标准化建设融入安全生产各环节,实现人员操作程序化、施工作业流程化、检修质量责任化、管线吊挂标准化、设备管理精细化、材料码放定置化,形成“以标准保安全、以安全促生产”的良性循环。(李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