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雾霾确实与煤炭脱不了关系,但是不是与煤电脱不了关系,值得深思。

王志轩:煤电是否与雾霾脱不了关系,值得深思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对煤电行业与雾霾形成的关系提出质疑,认为雾霾确实与煤炭脱不了关系,但是不是与煤电脱不了关系,就值得深思了。1980年代到2015年,国内煤电增长了大概17倍,但是现在电力污染物排放比1980年代总量还要低,大概是它的50%。最高峰值在2006年左右,电力污染物排放大约在2600万吨,而现在基本上是在大概400多万吨,而八十年代仅火电的烟尘排放就在400万吨。所以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同样是煤炭问题,但是由于它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因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许召元:煤炭需求的短期变化不能决定市场形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四研究室主任许召元表示,大的煤炭市场的形势还是要坚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这样一个总体的判断,不能简单由煤炭需求的短期变化对供求的形势做判断。国家去产能的具体方式,具体政策会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他认为煤炭市场去产能更多的应该转向市场化的政策,通过价格的调整等市场化的机制来促进煤炭市场的供求平衡和去产能工作。
姜智敏:中国煤炭产量的下降,是多层次的原因所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提出,实际上中国煤炭产量的下降,不仅仅是276政策导致的,还有很多多层次的原因。首先,中国政府对违规的煤矿进行了大力整治,从去年到今年停工了146个手续不全的煤矿,涉及产能6个亿,进入市场的煤炭也在两三个亿左右。在前些年市场快速增长需求的拉动下,一批煤矿设计能力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设计产能,超能力生产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去产能政策下,这两个原因基本没有了,因而这才是我们国家煤炭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煤炭运输距离很长,前些年政策宽松,如今治理超载问题,使得打量汽车运输退出,而铁路的调整导致装煤车皮的报废和没有添新,从而致使煤炭产量减少。姜智敏认为煤炭市场报告应该着重强调控煤,而不是去煤化,同时我们应更关注煤炭的科学利用和洁净利用。
姚强:治理雾霾,关键点之一就是散煤治理
清华研究生院院长姚强人为,如果二氧化碳的问题不变成硬约束的话,煤炭接下来稳步的趋势可能还会有略增长的趋势,最不确定的可能是二氧化碳的问题。关于煤炭消费,大概一半的煤依旧用于发电,煤化工、煤制一体燃料或天然气对煤的消耗不会很多,钢铁和水泥用煤会继续下降,而散煤在持续控制当中。技术突破对于煤炭行业也会有大幅度影响,只是近期内可能很难看出。在治理雾霾方面,姚强认为关键点之一就是散煤如何治理。
戴彦德:中国煤炭行业的趋势还是要下行
国家发改委的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表示,中国煤炭行业的趋势还是要下行,但由于鼓励出口,煤炭可能不会很快下降。对于去煤化,美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印度对煤炭的需求可能会像下一个中国,对气候变化产生很大挑战。同时认为,中国未来电力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这个包括未来用电目标如何达到的问题,储能问题以及智能电网问题,治理雾霾控煤问题等等。
几位专家对于IEA的这份报告的大部分内容,持有肯定的态度,但对其中部分少部分观点表示有各自的见解。IEA天然气、煤炭和电力市场部门负责人卡洛斯·费南德兹·阿瓦雷兹作为煤炭市场中期展望报告的主笔,聆听了几位嘉宾的发言,并表示认同几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