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浪浪山”,其实有两座。
一座在眼前,清晰可见:拥挤的赛道,飞涨的生存成本,仿佛永远打不通的关卡。像极了电影里小妖们日复一日重复的无望劳作——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深陷内卷的疲惫,对“稳定”近乎偏执的追逐,压得人喘不过气。我们在其中奔走,有时连方向都模糊了。
另一座山更险峻,它盘踞在心里。那是由“万一失败怎么办”的恐惧、“我大概不行”的自我怀疑、“别人会怎么看”的过度在意、“还是老样子更安全”的惰性,层层垒起的堡垒。电影里最戳心的是,真正困住小妖们的,往往不是洞外的高墙,而是他们自己亲手筑起甚至习惯性依赖的牢笼。那笼子无声无息,却足以消磨掉青春该有的锐气和光芒。
那么,如何翻越自己的“浪浪山”?
首先得看清它。深夜独处时问问自己:困住我的,是外在的洪流,还是内心的怯懦?是职业的迷途,人际的荆棘,还是某个深埋心底、不敢触碰的念想?找准靶心,箭才有方向。
其次,别妄想一步登天。与其对着高山兴叹,不如低头结网。把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拆解成今天就能迈出的一小步。电影里小妖们最终能走出困境,不也始于某个微小的决心和尝试?
翻山不必是孤旅。寻找同行者,汲取同道者的微光。电影内外那些“破山者”的故事,是暗夜里的星火。最后,给自己时间。成长如溪流穿石,非一日之功。耐心点,庆祝每一次微小的进步,相信积累自有千钧之力。
走出影院,脑中挥之不去的是小猪妖在溪边笨拙练习法术的身影。那份烟火气里的坚韧,是生命最本真的力量。浪浪山外,未必是坦途,但一定有更辽阔的天地。那里吹来的空气更清冽,它能唤醒被琐碎尘封的勇气,照见那个在尝试中被打磨得更亮、更坚定的自己。
人生苦短,山就在那里。与其困守,不如去试、去做、去迈出那一步。山外,未必是坦途,但当你真正启程,每一步都在重塑脚下的世界——那里,有属于你的海阔天空。(文/高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