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6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石家庄自2016年12月份以来,平均风速仅1.2米每秒,是过去36年来的第3个低值,同时平均气温达到了2.1摄氏度,是过去36年的第二个高值,仅次于1996年12月份的一个平均温度。在此期间,河北省经历了三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别是12月2日—4日、12月10日—12日、12月16日—22日。其中12月16日—22日,河北省经历了201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重污染过程。
针对2016年重污染天气频发,河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玉广解释,河北西边是太行山脉,北部是燕山山脉,偏南风把一些污染物向北吹,但遇到高山阻挡,因此污染物在河北平原地区积聚。其次,大气环境容量逐渐降低、风速逐年减小,温度的升高、降水的减少,这些条件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重污染天气频发。
应对重污染天气,河北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其中12月16日—22日重污染天气期间,河北省10市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工业企业最少减排40%,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通行。
河北省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晓利介绍,初步分析显示,应急响应的启动,使石家庄市PM2.5峰值削减了18%左右,应急响应7天期间平均浓度大约下降了12%。对于其他城市,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使PM2.5峰值平均下降了12%—15%。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斌表示,散煤燃烧排放仍是本次重污染的主要成因。散煤的污染远远大于电煤的污染,其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是电煤的十几倍,甚至是50倍。因此要更加注重治理燃煤污染,推进“电代煤”“气代煤”,提升煤的洁净利用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