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月31日消息(记者陈庚 通讯员沈军)据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统计,2016年厦门口岸共从印度尼西亚进口褐煤73批、314.52万吨、货值11474.44万美元,分别占进口煤炭总数的54.89%、55.18%、45.25%,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六部委《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有关环保指标的要求,但是其中部分项目指标因不符合合同约定而被判定为不合格。
据统计,上述进口褐煤中经检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有23批,占全部不符合合同约定批次的46.0%。其中水分、硫分和发热量指数等不合格情况比较突出。
据介绍,硫分是煤炭中的有害元素,含硫焦炭用于炼铁时会使铁产生热脆性,严重影响生铁质量;而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还会腐蚀设备,污染空气,以及危害人体健康。水分和发热量也是煤炭的重要指标,水分直接影响煤炭的热值,会造成发热量减小,直接影响煤炭的计价结算。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煤炭需求迅速增长和市场价格不断走高,印尼的煤炭产量和出口量逐年增加,但整个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煤炭的检验质量事故不断。这与印尼煤炭生产质量不稳定、运输环节缺乏监管、检测技术水平有限等不无关系。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有关进口商,谨慎选择供应商,严格品质把关,订好交货、付款等条款,有效规避商务风险。有业内人士建议,近年来广东、福建等地的一些进口商与印尼当地人员联合开发煤炭资源,派员长驻矿区,实现开采、运输和销售一条龙的商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中间风险,这种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来源:新华社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