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在“转战”哈密的途中,哈密能源公司开拓工区区长何玉永遇上了沙尘暴。风沙遮天蔽日,路上飞沙走石,行人都停下来趴到路边的沟里。从哈密市区到大南湖约100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5个小时。下车时,何玉永发现汽车迎风的一面被沙石砸得掉了漆,玻璃上布满了小坑。
何玉永震惊了。当晚,他给在平顶山武警防暴突击队的儿子何腾打电话,感叹说:“这里下沙子,真受不了!”
乐观的儿子鼓励他说:“不错呀,老爸,你初次去就见识了哈密最有特色的‘风景’。”见何玉永忧心忡忡,儿子继续劝说他:“老爸,军旅生活让我受益很多,艰苦环境可以锻炼人的品质和毅力。我相信你也会尽快适应新环境,人家能吃的苦咱都吃得!”听了儿子的话,何玉永既欣慰又惭愧。想到20岁出头的儿子长期接受野外训练,从未抱怨过一声苦,受到鼓励的何玉永收起了刚才的想法,向儿子承诺:“你放心吧,我不当‘逃兵’,欢迎监督!咱们爷俩都好好的!”
何玉永认真践行着和儿子的约定。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接踵而至:初到工地,何玉永他们50多人住在两间板房里,睡大通铺。逢上高温,板房被晒透了,睡觉成了饱受煎熬的事儿。遇上沙尘暴,夜里睡觉也要戴口罩,而被子越盖越重,醒来就会发现上面盖了一层土;外面风沙大,食堂无法正常供应菜,他们只能事先用塑料袋裹好两个馒头,上井后泡菜汤吃。在井下,淋水大、环境潮湿,即使穿着雨衣,身上也没一处干的地方。冬天上井后,衣服被冻得硬邦邦,工人架着胳膊走路成为“哈密一景”……何玉永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挑战自我,每周五晚上和儿子视频时,他甚至可以开玩笑地讲述“所见所闻”。
可看到身边焦躁的职工,何玉永既心疼又着急,瞅个机会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家里的矿井关了,咱们回不去了。这里虽然离家远点,但总比外边打工强,而且哈密的发展前景不错,咱们有盼头……”
在何玉永的引导下,开拓工区职工的思想逐步稳定。目前,哈密能源公司正处于基建向生产过渡期,他们每天进行材料道卧底、扩建硐室、打防水道水沟等外围准备工作,忙得不亦乐乎。自2014年以来,工区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公司下发的所有规章制度,他们一律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段时间,他们正在安装采煤工作面,本该休假的何玉永主动找到领导,销掉请假单,并告诉妻子:“我要像咱儿子学习,关键时刻顶上去!”
本网通讯员:王亚男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