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今,旧物改造重新利用,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因为它既节省装饰成本,又十分低碳环保。在济二矿就有这么一位大姐,总能把一些被忽略的废旧物品,制作成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并将这种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传播给他人。她就是首届感动济二矿人物获得者、生产服务中心修理车间油漆工、共产党员苏红。
走进苏红的家,简单的装修已不太时尚,但是家中的一些摆设却很新颖,像小花篓、坐垫、收纳盒、精美的小钟表等。苏红说,其实这些都是用很不起眼的废旧物做成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茶叶盒、服装的外包装等等,她是这样利用的:有硬度的包装盒里面放上纸板做成收纳盒或储物抽屉,放在衣橱里,收纳一些内衣、袜子、丝巾、领带等小物品,让衣橱不仅整洁而且美观,节约了找寻时间;放在书柜里,收纳一些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让书柜节约了很大的空间。
对于家中没用的大小不一的纸张,截成一定尺寸,做成袖珍小便签本,用漂亮的包装袋做封面,温馨又时尚,看书遇到优美的词句随时摘抄,读到幽默的信息随时记录,交谈中听到重要的消息也能随时记录。她利用茶叶包装盒的外壳,从废旧的钟表上拆下一些零部件进行重新组装,一个新的钟表装饰画就诞生了,挂在家里,格外有成就感。对于家里装喜糖的纸袋,进行剪贴后,可以变成喜礼钱袋,写上祝福语,别具一格。
款式陈旧的衣物是每个家庭中占用空间较多的物品之一。她通常会根据它们的质地、颜色、新旧程度分类,分别派上不同用场:较新的厚衣物类可以用来捐赠;选择颜色、质地合适的可以做成靠背、坐垫、围裙、购物袋、布艺玩具等……
作为一名党员,苏红还积极主动担当起节约增效的执行者,把节约增效的理念转化成行动力,充分运用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工作中常用的材料和器皿也是旧物改造的,在进行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只要在可以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常常把可用的零件清洗后继续使用,旧塑料袋剪成条状是在给电器作露丝处理时用的包裹带;用完洗发水的空盒子被当做清洗零件的器皿或者盛防锈油等膏状物,用起来得心应手;没有利用价值的衣物在工作中当棉纱使用;铁茶叶盒放一些螺丝之类的小物件……
苏红常说,自己“爱旧”,舍不得扔东西,一方面是跟自己早年生活经历有关,再一点就是觉得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工作生活中,她一边向他人传授手工艺技术,一边传播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她说,现在身边要是谁家要扔个废品旧件,都会说,让苏大姐先看看,这个还能不能再利用,大家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有好的行为和习惯,生活才能更健康!
本网通讯员:李美 朱翠霞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