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匆匆走过街头巷尾,却从未留意过路边悄然绽放的花朵;我们抬头望见天空,却不曾为那瞬息万变的晚霞停下脚步。而《带上她的眼睛》这本小说,它教会了我要去感知与珍惜美好事物的存在。 这是刘慈欣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一部:主人公“我”在连续工作了两个月后申请两天假…
太阳毫不吝惜地在空中泼洒下滚烫的金汁。世界仿佛着了火,蝉鸣之声在热浪中撕心裂肺,不歇不止,如密集的鼓点砸向大地,又像千万条丝线捆住了人的心魄。 街巷里人影稀落,只有冷饮摊前,人们排着队,把冰镇饮料灌进喉咙,如同久旱之田企盼甘露。办公室内,空调低沉地嗡嗡响着…
七月的流火自《诗经》里淌来,淌过三千年的星河,落进今时的街巷。那火原是秋日将至的信使,如今却成了盛夏的注脚,在柏油路上蒸腾,在玻璃幕墙上灼灼,在无数张汗津津的脸上闪烁。这火不似古时的温婉,倒像是被谁打翻了熔炉,将人间淬成一块通红的铁。 街角的梧桐耷拉着叶子…
曾几何时,洽川之地饱受河水泛滥之苦,浊浪翻滚间,滩涂泥泞不堪,荒芜的景象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当地百姓在与水患的博弈中,不曾言弃,终以智慧与汗水重塑山河。如今,这片土地已脱胎换骨,昔日的泥潭化作万亩荷塘,成为夏日里令人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书写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
铜镜从樟木箱底浮出来时,铜绿已在缠枝纹里洇成了墨,镜面蒙着层薄灰,像蒙着二十多年的雾。指尖轻轻拂过,恍惚便见奶奶坐在老梳妆台前,棉布在镜面上游走的弧度,比檐角的月还要柔。她走了二十一年,可这面镜子总在某个瞬间醒来,替她把未说的话,折进光影里。 小时候总爱蹲…
站在渭华起义纪念馆的青砖灰瓦间,初夏的风掠过高塘塬,仿佛还带着1928年的炽热。八十六年前,这里的庄稼地里曾举起过红旗,窑洞间曾传出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呐喊,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用热血在关中平原上写下了陕西地区最早的武装起义篇章。这场起义虽最终失败…
蝉,夏日的精灵,它们的一生,注定与夏季紧密相连。从幼虫时期那脆弱的身躯,熬过爬行在树皮下的日子,到最后一刻,破茧成蝉,羽翼初展,它们的生命虽短暂,却因夏季“高歌”而绚烂。   每当蝉鸣声响彻林间,整个夏天都在聆听它们的歌声。那高亢激昂的音符…
在泛黄的档案袋里,藏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密码。当指针指向七月一日,那些沉睡在岁月深处的故事,便如破土的春笋,带着蓬勃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舒展新枝。 1921年的上海,石库门里的十三位代表压低嗓音讨论纲领时,他们手中的煤油灯摇曳的微光,恰似黎明前的启明星。李达…
把三分侠气折进酒盏碰碎时 溅起星子落满衣襟与友对坐 不必算俗尘斤两一杯敬风雪 一杯敬初心素心是未染墨的宣纸铺展处 自有日月分明不效牡丹争春的浓艳只做阶前草 守四季阴晴长江水涨了又瘦淘尽多少 醉里贪欢的名握紧当下的暖 像握住炭火别让痴念 燃尽掌心的清若所有相逢 都停在…
岁月回响中的清廉之约在时光长河的波光里回溯二十七个春秋,如璀璨星辰铺就党风廉政的号角,穿越岁月雾霭在这炽热的时节,再次激昂吹奏那是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是清廉精神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每一年的相聚,都是心灵的洗礼每一回的启程,都带着使命的厚重翻开历史的厚重书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