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双花鞋垫

2020/5/31 21:25:38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前不久,回家探亲的姐姐给我带回十双花鞋垫,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有棱形方块、有牡丹、有百年好合、有娃娃头、还有憨态可掬的小黄鸭,款式个个不同,每双都异常美丽,让我心动的同时难免回忆起儿时生活。 


    姐姐从小就爱捣鼓针线活,记得缝纫机才兴起时,她就报名参加了裁缝班,把个缝纫机蹬得嗒嗒响,几年后她虽然接了班,参加了工作,但对“女红”的喜爱却一生未曾改变。 


    其实姐姐第一件女红不是鞋垫,我们生活的矿区小时候并不富裕,许多妇女就把男人发的劳保手套,拆了、热水烫了,拉直后再重新合股织成毛裤。那种劳保手套又宽又大,根本套不到孩子们的小手上。姐姐看到我冻的通红的小手,她就向邻居借来毛衣针一边问一边织,拆拆织织了一周,给我织好了一双绵手套,虽然很丑且全白,但却保护我暖烘烘的度过了寒冬。 


    姐姐最擅长的女红也不是纳鞋垫,而是织毛衣。矿区穷,矿区也辛苦,但贫瘠的土地上总会生长出美丽的花朵。矿区的女人是花,她们手巧的更像朵花,那些年街上流行花毛衣,穿着家织手工毛衣成为矿区的一种时尚。少女们的毛套裙、小伙子的毛外套,老人们头顶着毛线帽子,还有小姑娘身上的花毛边连衣裙,婴儿的花毛鞋,哪个不是出自勤劳矿区女人之手。街边走一圈,三、五成群的女人们也是边织毛衣边聊天。小姑娘也有的拿着毛衣针象模象样的织着围脖,手袋等。 


    姐姐是其间的高手,她能织麦穗针、小兔针、菠萝针等等等许多种针法。而我一般是正反针的水平,分针时老是打转。故此呢姐姐织的毛衣总会被别的妇女拿去做样本。矿区人对毛衣的热爱还体现在定亲上,一般的礼单上都要男方给三斤毛线,定了亲后女方要回织男方一件毛衣的,以示女人是否手巧。 


    这些事情仿佛就在昨天,一晃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矿区老了,已不再产煤了。居住的人也老了,就连以前最流行的毛衣、毛裤也没有人穿了,都买成品了。织的人也就没有了。姐姐的生活似乎也黯淡了,退休后的她跟随姐夫去了陕北的新矿区。 


    绚丽的火花在生活的浪潮中翻滚,继而沉默,鸦雀无声的平淡中总觉的少了些什么?今年喜庆的日子中姐姐带来了十双绣花的鞋垫,棒哒哒的让我舍不得铺垫在脚底下,我说放起来吧,想你时拿出来看看。姐姐说你就穿吧,纳了就是叫人穿的吗。她们矿区的小媳妇们勤快的都在“快手网”上卖呢?一双花鞋垫卖个八、九十元不成问题。姐姐的花鞋垫竟然成了抢手饽饽,成了高价的商品。 


    一双花鞋垫,一只2000多针,10双就是40000多针,细细密密的针脚,美丽的十字绣图案,需要姐姐多大的耐心啊?辗转反侧的生活,终究没有磨灭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对人生的探索,难忘矿区,难忘那双花鞋垫? (马秀芹)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