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伟大战争。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正是凭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誓言,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胜利。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共赴国难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篇章。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安然生活,当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更应明白:这份安宁来之不易,这份幸福更需珍惜。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女职工,当我凝视那段历史时,总会思索: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传承抗战精神?作为一名在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工作的党员干部,我的答案是——把历史的温度,融入岗位的坚守;把红色的血脉,延续在奋斗的征程上。我们的工作性质,是与大地对话,与时间赛跑。地质勘探的道路,不是鲜花簇拥,而是风霜雨雪;不是轻歌曼舞,而是孤寂与坚守。可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才更需要那种不惧艰险的信念。这份信念,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最鲜活的映照。
我常常随队奔赴一线。矿区的风,吹过脸庞,带着尘土与炽热;井下的灯,照亮煤层,也映照出同事们黝黑而坚毅的面庞。他们弯腰探测,脚下是坚硬的岩层,眼中却燃烧着一种光。这束光,让我想起八十年前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或许环境不同,场景不同,但那份“使命在肩、义无反顾”的精神,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传递。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的另一份使命是记录与传播。把生产一线的故事写出来,把奋斗的身影讲出去,把集体的荣光传递开去。这不仅仅是宣传工作,更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与自我的砥砺。每一次采风,都是一次与一线职工心灵的对话;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与历史精神的交融。当我提笔写下那些质朴而伟大的故事时,总能感受到笔尖下流淌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信念的力量。
八十年前,正是无数普通人汇聚成民族的洪流,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也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种力量。地质勘探的事业,或许看似平凡,却与国家的能源安全紧密相连;宣传思想的岗位,或许安静无声,却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希望与力量。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战场,这就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伟大,不仅在于曾经赢得过怎样的胜利,更在于能否在岁月流逝中始终保持清醒与坚韧。八十年过去了,我们纪念,不是为了停留在记忆中,而是为了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愿把抗战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把无数先烈的嘱托化作坚定的誓言。无论是在野外一线的烈日下,还是在机关办公的灯火中,我都要让自己的脚步更加坚实,让自己的笔触更加深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我愿以一名女职工的视角,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更向新时代致敬。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把抗战精神化作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愿我们以青春与热血,以执着与奉献,让这条由无数先辈开辟的道路,延伸得更远、更广、更辉煌。(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