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启(左一)、缪利兵(右一)现场检查工作。
早晨7时许(新疆与徐州时差2个小时),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到公司调度室询问夜班安全生产等情况。随后,起床洗漱。锻炼一会儿后,他便安静地读书看报。9时整,在食堂吃完饭后,他会准时出现在公司三楼办公室内,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他,就是今年3月份被徐矿集团评为“三等功臣”的徐矿集团总经理助理、赛尔能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福启。
几乎与王福启起床时间同步,和他一起被徐矿集团评为“三等功臣”的赛尔能源公司总经理缪利兵也开始忙碌起来。了解井下各项情况后,缪利兵出门锻炼半小时。吃完早饭后,就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参加会议、协调工作,然后下井。
戈壁深处,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雪,只要在公司,王福启和缪利兵总是这样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轨迹。这份坚守,在煤市“寒冬”期,给徐矿集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15年,赛尔能源公司生产原煤309万吨,销售301万吨,实现利润8100万元,超徐矿集团下达指标3392万元,成为唯一一家超额完成徐矿集团考核指标的煤业盈利单位。截至2016年7月,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830多天。同时,在行业普遍亏损降薪减员的情况下,该公司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88092元,比2014年增长12.8%。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以王福启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赛尔能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徐矿集团和新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早在2014年底徐矿集团召开的2015年工作会议上,徐矿集团领导就响亮地向全集团干部职工发出了“外学龙口,内学赛尔”的号召,并作为201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写进工作报告。2016年4月份,为深入推动全集团共渡难关,徐矿集团又组织召开了“外学龙口,内学赛尔”推进会,要求各单位学习赛尔能源公司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精神,比学赶超,积极为集团公司分忧解难,保生存、渡难关、促转型。
透视王福启、缪利兵成为徐矿功臣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昂扬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一种干在实处、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以及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品质,而干劲、韧劲、拼劲更是他们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
干劲就是保持真干、大干、实干,锐意进取的劲头,做到工作有力度、有痕迹,这是王福启和缪利兵在赛尔能源公司的写照。
“最多的一次,王福启董事长一天给我打了20多个电话,说的都是卖了多少炭,车辆怎么安排的,照顾好拉货司机等等。”赛尔能源公司销售部经理赵义阶告诉记者,“王福启考虑问题既全面又细致,放下电话,他是董事长;拿起电话,他就成了‘卖炭翁’。他那是急啊,现在市场每拓展一步都不容易,每卖出一吨炭都很难。”
“管理者首先要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敢于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善于分析稳定和潜在的客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把产品卖出去,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和王福启交谈时,他声音浑厚有力,思路敏捷,尤其是超前思维、超前工作的意识极强。
年近花甲之年的王福启先后在原董庄矿、徐矿集团生产技术部、矿业公司、韩桥矿、庞庄矿工作过。不管是在掘进头面当工人、技术员,还是在工区担任区长、矿上担任主要领导,他都抱着“要干就干最好”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多次被徐矿集团评为“劳动模范”,被徐州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8月28日,已经57岁的王福启在组织谈完话后,毫不犹豫地来到距离徐州万里之外的赛尔能源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肩负起公司的发展重任。去年,他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双十佳矿长”荣誉称号。今年3月份,他被徐矿集团评为“三等功臣”;“五一”前夕,又被徐州市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和王福启不同的是,今年53岁的缪利兵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在庞庄矿工作,先后担任过工区技术员、区长,矿生产技术科科长、张小楼井副井长。2010年5月份,缪利兵在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工作。去年4月份,缪利兵被组织安排到赛尔能源公司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同年底,任公司总经理。
在赛尔能源公司,王福启运筹帷幄,缪利兵亲力亲为。他们真干、大干体现在勇于搏击市场上。2013年8月份,王福启担任赛尔能源公司主要领导时,正是全国煤炭市场哀鸿遍野之时,煤市“寒冬”迸发出的阵阵寒气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
“那时,不是几个、几十个单位不好,而是全行业88%的煤企面临着亏损的巨大困难。”回想那时的市场,王福启记忆犹新,“当时,徐矿集团也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别无选择,能做的就是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完成徐矿集团和新疆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通过自己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为徐矿集团分忧解难。”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3年,赛尔能源公司在煤市下行中,实现利润6400多万元;2014年、2015年,在市场影响加剧的情况下,仍分别实现利润5200万元、8100万元。
王福启和缪利兵的实干体现在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上。在公司王福启雷厉风行,落实处理问题不过夜是出了名的。从早晨睁眼到晚上休息,大家就没见他闲过。有时,他半夜也会打电话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安排部署工作。“快60岁的人了,精力比年轻人还充沛。”这是赛尔能源公司干部职工,尤其是机关干部对他的评价。
作为公司总经理的缪利兵,面对多井口生产、井下条件复杂、安全压力大的实际,紧紧围绕董事会的决策和总经理办公会的要求抓落实,努力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去年5月份到公司后,缪利兵每月下井都在15个以上,一方面熟悉井下生产情况,一方面进行工作调研。通过现场了解,他针对公司六矿东二A4012工作面煤质不好的实际,提出将西翼A4005工作面与东二A4012工作面进行配采,确保了煤质发热量保持在5000大卡以上,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二
韧劲,就是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有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的劲头。有了韧劲,才能在困难中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赛尔能源公司去年在徐矿集团煤炭产业中一枝独秀,正是韧劲集中发力的结果。
实现安全生产,产出炭、卖出炭、卖上好价钱,让职工保持稳定的收入,完成徐矿集团和新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是王福启、缪利兵每年的努力方向和根本工作目标。
去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营形势,他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精打细算,苦练内功。按照“岗位承包、岗位货币化、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各单位职能和人员岗位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大采掘、大辅助、大后勤”的管理模式。“大采掘”就是打破过去分工过细的局面,将原来为采掘工作面服务的辅助系统相关岗位纳入采掘科区,实行属地管理,推行交叉作业。“大辅助”就是将原来的“条条管理”变为“模块管理”,将矿井机电、运输、通风、巷修、回收、准备等单位合并,生产矿井只保留机运工区、通风工区、生产保障中心三个单位。实行大辅助管理后,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大后勤”就是打破原来各单位小而全的组织框架,把为生产服务的后勤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效率。
在劳动力配置和使用上,王福启以计件工资、弹性工作制、岗位承包、岗位货币化、岗位合并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定编定员管理。经过努力,该公司实现了采掘一线人员适量,辅助二线人员精干,地面机关三线紧缩的用工格局。仅去年,该公司管理人员就减少副总师1人、正科级11人、副科级5人。目前,该公司采掘、辅助系统总定员884人,实际用工440人,减少用工444人。特别是生产工区,真正做到了精干高效。该公司六矿原本需要100多人的综采工区,现在仅用工55人,且年产量维持在160万吨以上。单头原本需要60人的掘进队伍,现在也仅用30人。此外,他们还在材料去库存上下功夫,让厂家将产品放在公司的仓库,什么时间用什么时间算钱,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保证了井下设备的正常使用。2013年底之前,赛尔能源公司的库存材料是1200万元,去年压缩到400万元。
“靠灵气,把握一两次机遇不难。有韧劲,才能把握住每个机遇特别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煤炭市场大环境不利,在王福启眼中却是一番机遇,王福启告诉记者,“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出台,淘汰的是落后企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只要我们强化管理,苦练内功,眼睛向外,保持坚韧不拔的斗志,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为确保煤炭质量,王福启和缪利兵坚持从源头抓起,投入近4000万元优化采区布局,从源头上提高煤质;制订落实源头控制的具体措施,对含有夹矸的煤层采取降低采高、撇掉底矸、伪顶逮顶炭和人工筛拣矸石等措施,确保煤质最大化;严格煤质考核,凡工作面割顶割底、矸煤混出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重罚;每月逐矿下达煤质考核指标,每天对采掘头面和商品煤采样化验,低于指标值的,按“超灰扣产”制度折吨计算,并与矿长等责任人的工资挂钩考核,全方位打造了环环紧扣的“煤质管理链”。通过采取以上举措,去年该公司煤炭质量比上年提高了400大卡左右。
在煤炭销售上,他们瞄准市场需求,建立了市场、现场联动机制,紧盯市场行情,积极开展市场调研,调控好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去年春节期间,王福启听说克拉玛依宇澄热力公司将上两台140吨的锅炉,每天需要920吨的“型煤”后,立即安排销售部的销售员前往开展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和宇澄热力公司签订了30万吨的煤炭供销合同,不仅增加了销量,而且提高了商品煤的综合单价,拓展了盈利空间。
哪里“烟囱冒烟”,销售就要跟踪到哪里!这是王福启要求煤炭销售人员的工作和行动准则。去年,他们不仅巩固了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供热公司、石河子天富、奎屯电厂等19家老客户,还新开发了奎屯准噶尔热力公司、中电投乌苏热电公司、宇澄热力公司等7家新用户,新增煤炭销售合同50多万吨,将公司附近方圆380公里范围内规模较大的电厂、水泥厂等用煤企业尽收囊中。在全国煤价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该公司原煤保持了销量、价格双稳定。
三
拼劲,就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敢于“亮剑”,攻坚克难,一往无前,迎难而上。
在赛尔能源公司,有人给王福启开玩笑说:“你都快六十岁的人了,不缺穿不缺吃的,还那么拼命干啥?天天那么忙,就不能多休息几天,那么累犯得着吗?”
不管是职工的玩笑,还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关心,王福启总是直面回答:“只要我在公司一天,我就干好24小时。我是不缺穿、不缺吃,可是并不代表公司所有的职工人人都和我一样不缺穿不缺吃,特别是现在这种煤炭行情,好多煤炭企业的职工全部放假了。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工作,下一步全部放假的就是我们,损失的就是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
正是带着这种满腔情怀,他们工作才不敢懈怠。去年,他们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果断停止了四矿的生产经营活动,只留三矿、六矿生产。此举全年节省后勤费用430多万元,四矿整体减亏2192万元。同时,在减少一个矿80多万吨产量的情况下,赛尔能源公司的产量仍然稳定在300万吨以上。
拼劲需要的是一种长远发展眼光和胆识。在赛尔能源公司和王福启交谈时,眼看还有几个月时间就要退休的王福启没有一点短期行为,他已经在谋划着公司后三年甚至后五年的发展战略。
“领导干部必须会超前研判,牢牢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王福启告诉记者,“我们在生产上,基本上是上半年谋划下半年的工作,下半年谋划明年的工作,明年谋划后年的工作,不做到这点,生产系统就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手忙脚乱了,安全就会出大事,其他事情也做不好。同时,还要会研判市场,我们公司方圆380公里范围内的企业有多少家,需要什么煤炭,价格多少,我们全部掌握得清清楚楚。他们需要什么质量、什么形状的煤炭,我们就生产什么,决不和市场脱节。目前,我们价格不等的煤炭有很多种,全部是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来定位的。此外,适应市场还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不能乱来,要在掌握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开采煤量的基础上,做好经济煤量的测算、安全煤量的开采,给企业、市场、领导、职工一个交代。”
拼劲更需要的是一种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气魄。在去产能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煤炭生产没有问题。但是销售是个大问题,能卖出煤,就是本事,企业就有效益。面对新疆相对封闭的煤炭生产和销售市场,王福启提出了“将煤炭销售提升到与安全同等重要的高度,作为全年增效的龙头指标来抓”的发展思路。总经理缪利兵紧紧跟进,狠抓落实,所有工作面的设计和生产布局坚持以效益为先,超前分析煤层煤质状况,严控煤炭质量,凡发热量低于5000大卡,无效益、没有市场的煤层一律缓采,确保了公司煤炭发热量不低于5100大卡。
“市场优胜劣汰,失败了,没有人同情你。唯有拼字当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和丰克拉玛依煤炭基地,我们敢于跟任何人叫板,包括中国神华集团。”王福启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给克拉玛依油田供应的型煤,无论是价格、质量,神华集团和我们都无法比,那市场就是我们的。同时,搏击市场还要有自己的‘底气’,这种‘底气’就是要实施低成本战略。去年我们实施的减人提效、四矿停产、降库存、预算制等措施,减亏近6000万元。没有这种拼劲、闯劲,我们是不可能有去年以来这种良好发展效果的!”
“天道酬勤,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智者生存、勇者生存!”采访结束时,王福启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赛尔这片创业热土的深厚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赛尔永远在路上,赛尔人永远行走在创业发展艰苦奋斗的道路上!”
本网通讯员:邵月平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